4月8日上午, 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安徽省外国专家局邀请,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Edvard I. Moser教授来校访问,安徽省外国专家局潘亚群局长一行陪同访问。陈初升副校长会见了来宾,我校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许戈良和脑衰老和脑疾病中心申勇教授参加了会见。
随后脑衰老和脑疾病研究中心申勇教授带Moser教授一行参观了脑资源库和相关实验室。申勇教授向Moser教授介绍了最近学校和一附院新近成立的脑衰老和脑疾病研究中心,并介绍了该中心的一些主要亮点工作,双方还就大脑研究的相关问题和拓展以及合作进行了探讨。
会谈结束后,Edvard I. Moser教授在西区第三教学楼多媒体教室作了题为The brain´s navigation system的报告。报告会由申勇教授主持,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省外国专家局局长潘亚群在会前做了致辞。
Edvard I. Moser教授开场通过动画生动展示了大脑的空间定位系统对远古时代人类生活的重要性。由于人脑的构成非常复杂,而小鼠、大鼠和松鼠猴等哺乳动物在进化史上与人类也许有着共同的祖先,他们的大脑结构非常相似,神经科学家们转而从更简单的小鼠或大鼠大脑开始研究。2005年Edvard I. Moser教授他们在临近大脑海马体的内嗅皮层区域发现了一种用于定位的网格细胞。
Edvard I. Moser教授介绍大脑定位系统分为两部分:网格细胞的精确定位地图(低维度的)和位置细胞的多样化地图(高维度的)。在内嗅皮层中,除了网格细胞外,Edvard I. Moser教授和同事们还发现了头部方向细胞、边界细胞和速度细胞,这些细胞都在为描绘哺乳动物所处世界的地图的系统服务。最后,Edvard I. Moser教授提到这些研究有助于人类理解阿尔兹海默病的发生原因。阿尔兹海默病的发病率随着人类期望寿命的增长而变得越来越高,目前无有效手段治疗。Edvard I. Moser教授呼吁,对该疾病的研究和治疗需要全世界相关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Edvard I. Moser教授的报告让大家对大脑定位系统的研究有了深刻认识。演讲结束后,回答了学生们踊跃热情的科学问题,同时多位听众还就相关问题与教授进行了交流。
注:爱德华·莫索尔(Edvard I. Moser),挪威心理学家、神经科学家,挪威科技大学卡夫利科系统神经科学研究所和记忆生物学中心创始主任。莫泽和他的妻子迈-布里特·莫泽在过去数十年中领导了一系列脑机理的前沿研究,2014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