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在研究阿尔茨海默病精确诊断方面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奖
生命学院学院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中心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脑资源库申勇教授研究组与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王培军教授合作从分子、功能影像学方面建立了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病)早期精准诊断的方法学及指标体系,教育部授予申勇教授和王培军教授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全球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病)的发病率呈加速趋势,阿尔茨海默病的防治已成为突出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但目前国内外尚缺乏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因此对AD进行早期精准诊断评价、治疗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申勇研究组和上海同济大学同济医院合作不但在发现β-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BACE1)在血液、脑脊液和脑皮层中的水平升高和活性增高和Aβ蛋白水平并将其作为轻度认知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可能关键预测指标。为了进一步扩展不同的生物标记物,他们首次应用1H-MRS对AD进行评价研究,发现肌醇、乙酰-天门冬氨酸及谷氨酸峰是诊断早期AD的高敏感性、高特异性的指标,其联合应用对阿尔茨海默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大为提高,为早期筛查及鉴别轻度认知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类型提供了定量、客观的依据。此外,他们还在用功能核磁(fMRI)研究获得重要进展:除了首先提出和阐明人脑默认网络的概念、内涵及应用价值,推动了国内静息态fMRI在AD中的广泛研究。他们还首次在国内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功能网络进行小世界特征量化研究,为临床AD精准诊断和评价提供了一套高敏感性、高特异性的指标体系。通过多模态数据融合,以多变量支持向量机分类技术为基础,构建多变量分类器鉴别技术。并采用逐一交叉验证法测试,使轻度认知障碍病人和正常人的分类准确度大为提高。 鉴于这些前沿性工作,教育部授予中国科大生命学院申勇教授和上海同济医院王培军教授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